切韵拼音(Tshet-uinh Phonetic Alphabet*1 ,可简称切拼*2 或TUPA)是一套切韵音系的拼音方案,用于拼写与切韵音系相合的南北朝中期到隋初中古汉语。本方案由Sliark、unt、思無邪SyiMyuZya、msoeg共同制订,并征询了百越闲人、布之道等二十余位音韵学同仁的意见。
polyhedron中古汉语拼音(又称古韵罗马字)和白一平中古汉语转写是现今最为流行的两种中古汉语拼音方案,但二者诞生较早,各自的局限性随着时间推移日益凸显:polyhedron拼音韵母的拼写设计基于晚期中古汉语的十六摄,不符合《切韵》时代的元音体系*3 ,易给学习者带来困惑。白一平转写的元音体系相对合理,但仍有明显问题*4 ,而且拼写用到
切韵拼音现已加入《切韵音系自动推导器》,也将在《韵鉴》下一版本中增加。
切韵拼音可在 Rime 中使用,安装方式请见:三日月 綾香:切韻拼音輸入法。
目录
声母
声母表
拼写说明
- r是字母组合的一部分,不是介音;它代表这是一个r色彩音(广义的卷舌音)。
- j单用时代表以母(即喻母韵图四等)。其余的j是字母组合的一部分,不是介音;它代表这是一个腭音。
- 云母(即喻母韵图三等)在拼写上无标记。
- 上表影q、晓h、匣gh的排列位置只是为了节省空间,不说明其调音部位和调音方式。注意q代表喉音
- 注意k只在接三等韵时表示软腭音
韵母和声调
韵母图
- 上图为了简便,举平声以赅上去入。将
- 上图韵名为《切韵》韵目*6 。韵母按近似元音梯形的形式排列。
韵母表
- 上表为了简便,举平声以赅上去。
- 上表韵名为《切韵》韵目*6 。
声调标记
- 平声:无标记。
- 上声:音节尾标
- 去声:音节尾标
- 入声:无额外标记(已由
声母、韵母、声调标记直接相拼即形成音节,无需增删字母。
开合、等的标记
开口 | 唇音声母 | 合口 | |
---|---|---|---|
一、二、四等韵 | e-/a- | 合口去掉w- | w- |
前元音三等韵:钝音重纽A类、庄组以外锐音 | i- | i- | wi- |
前元音三等韵:钝音重纽B类、庄组 | y- | y- | u- |
非前元音三等韵(通称C类) | y- | u- | u- |
上表内容适用于韵内有开合对立的情况。锐音指舌冠音和腭音,对应切韵音系声母中的端知精庄章组和来日以母;钝音指其他部位的发音。
拼写说明
三等韵的归类
- 前元音三等韵(位于韵母图左侧斜边、韵母表前六列)通称AB类,非前元音三等韵(位于韵母图中间和右侧、韵母表后三列)通称C类。AB类在钝音声母后有重纽,重纽A类、重纽B类又叫重纽韵图四等、重纽韵图三等。B、C类介音拼写上相同,但不意味着它们发音相同。
- 对于锐音声母后的AB类,声母是庄组则介音拼作y,声母是其他锐音则介音拼作i。
- 臻韵(包括庄组殷韵上声)拼作yin,同庄组真韵开口。
- 清韵和庚韵三等相当于一对重纽韵,其中清韵是A类,庚三是B类。碧小韵(《广韵》清韵入声)也归B类,拼作pyaek。
- 幽韵唇音归B类,拼作yiw;其余归A类,拼作iw。此外《切韵》有一对重纽小韵:飍hiw、烋hyiw(两小韵《广韵》合并)。尤韵𠁫小韵(与丘小韵khu重出)视为幽韵B类,拼作khyiw。
- 蒸韵唇音、合口归B类,分别拼作ying、uing(合口实际仅入声uik);其余(包括锐音后)归C类,拼作yng。硱小韵也归B类,拼作khying。此外《切韵》有一对特殊重纽小韵:憶qyk、抑qyik(两小韵《广韵》合并)。
开合和元音字母组合
- 无开合对立的非低元音一等韵(侯模东冬覃)一律拼作o-。注意o(包括yo、uo中的o)不一定代表圆唇元音。
- 有开合对立的非低元音一等韵(咍灰、痕魂)中,合口韵元音拼作o且前不加w,开口韵元音前加e-
- 唇音咍韵推荐拼作oj,同灰韵,只在需要忠于原书时拼作eoj。
- 严凡韵在唇音后拼作uom,其余拼作yom。这一点与其他三等C类韵一致。
- 注意ou、oeu只是字母组合,不一定代表复合元音(ou以o-
- 注意ee、ae只是字母组合,不是复合元音,其中
特殊情况
- 章组和日以云母后的齐、咍、灰韵视为三等,分别拼作iej、yoj、uoj,同祭废韵。如:茝tjhyojq、倄uojq。
- 地小韵dih、爹小韵tiae韵母按三等拼,尽管它们实际上不是三等韵。
- 打小韵taengq、冷小韵laengq韵母按二等拼,尽管它们实际上不是二等韵或三等韵。
- 𩦠小韵biangq韵母按A类拼。
开合的判断方法
- 以w、u开头的韵母为合口(无开合对立的尤u、东三ung、钟uong、凡uom除外)。
- 以i、y、e、a开头的韵母为开口。
- 以o开头的韵母中,灰oj、魂on为合口,其余无开合对立。
等的判断方法
先去掉韵母开头的w(如果有的话),然后韵母的剩下部分:
- 以i、y、u开头为三等韵。其中:
- 以i开头为A类。
- 以y、u开头且含i或e为B类。
- 以y、u开头且不含i或e为C类。
- 否则:
- 元音只有一个e为四等韵。
- 第二个字母是e为二等韵。
- 其余情况为一等韵(即元音是ou、o、eo、a)。
(地、爹、打、冷等特殊情况除外)
其他
在拼写连续文本时,分词连写规则和大写规则可参考GB/T 16159—2012《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》,但词内的音节间用连字符“-”连接(编程时可使用驼峰命名法或下划线命名法)。分词连写也可参考日语汉文训读中的习惯。
设计思路简介
拼音制订方针
- 只使用26个基本拉丁字母
- 尽可能使用拉丁字母的通用发音
- 优先级:反映音值 > 反映音位 > 使拼写缩短
- 避免不直观、不美观的拼法,避免需要变通的拼法(“条件变体”和“自由变体”)
声母的设计
- 章组在《切韵》时代非常独立,理应采用一套独立的字母(如章c、昌ch、常j、书sh、船zh),但因为y被用作元音字母(见下一小节),以母拼作j,所以常母没有较理想的拼法(gj易被误解,dg、jh不够常见)。经过小范围投票,我们决定还是以
- 送气标记h和j、r孰前孰后,经过小范围投票,决定送气标记在后。一方面送气是塞音除阻和之后的特征,另一方面本方案声母中的j、r不需要和韵母中的字母融合。
- 见组声母虽然音值上分为三等
- 《切韵》时代匣云母比影母更像零声母*7 ,因此影母拼作q,云母无标记;在只使用26个基本拉丁字母的前提下,q是
- 来母一四等和二三等之间的关系比端组和知组更近*8 ,因此不拆分,一律拼作l。
韵母的设计
高元音和三等韵
- 之韵(参考音值是
- 三等B、C两类介音也都拼作y,因为想要明确区分两类介音,在音类上和拼写上都有困难。y的合口直接改y为u(参考音值是
- 《切韵》清韵和庚三、《广韵》谆韵和真合在钝音声母后分属A、B类,在锐音声母后的分布是庄组接后者、其余接前者。我们依此决定三等AB类韵在庄组声母后按B类拼,在其他锐音声母后按A类拼。
- 幽韵、蒸韵的重纽归类主要根据敦煌《毛诗音》残卷反切、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反切以及《切韵》《广韵》反切确定。
非高元音和非三等韵
- 魂on、痕eon和魂won、痕
- 切韵音系中一二四等韵结构、性质相近,而和各类三等韵不同。既然我们为三等韵拼写了介音,一四等韵没有介音,那么二等韵的拼写也不宜有介音,因此不采取re、ra这种“复古”拼法。如果将r后置以表示这是一个有特殊性质的元音,会导致形如srarn的音节,也不美观。低元音二等韵(如麻、删韵)元音的参考音值是
- 麻二麻三在晚唐之前押韵上毫无差异,因此麻三iae和麻二ae使用相同的元音拼写。庚二庚三在南北朝押韵上有差异,庚三清也可能被拼作ieng/yeng,但这样一方面它和麻韵变得不对齐*11 ,另一方面合并庚清比拆开庚二庚三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,因此我们决定拼作iaeng/yaeng。此外,把麻三歌三合并(因为二者互补),以及把庚三和阳韵拆分成不同韵尾也是可能的做法,但这样太音位化了,同样不适合初学者学习,所以不采用。
- 江韵如果拼作oeng容易被理解为前元音的
韵尾
- [i、u]
- 祭泰夬废的韵尾可能存在一种接近龈音的变体,但其他
声调的设计
- 上声
平均音节长度
《切韵序》全文平均音节长度 | 《广韵》全小韵平均音节长度 | |
---|---|---|
白一平转写 | 4.40 | 4.96 |
切韵拼音 | 4.25 | 4.81 |
古韵罗马字 | 3.97 | 4.50 |
有女罗马字 | 3.86 | 4.07 |
例文
王孫遊謝朓 | Uang-son Ju – Ziaeh Thewq |
---|---|
綠草蔓如絲, | Luok-tshawq muonh njyo sy, |
雜樹紅英發。 | Dzop-djuoh ghoung-qyaeng puot. |
無論君不歸, | Muo lon kun puq kuj, |
君歸芳已歇。 | Kun kuj phuang jyq hyot. |
春望杜甫 | Tjhwin-muangh – Doq Puoq |
---|---|
國破山河在, | Kweok phah sreen-gha dzeojq, |
城春草木深。 | Djiaeng tjhwin tshawq-mouk sjim. |
感時花濺淚, | Komq djy hwae tsienh lwih, |
恨別鳥驚心。 | Gheonh byet tewq kyaeng sim. |
烽火連三月, | Phuong-hwaq lien sam-nguot, |
家書抵萬金。 | Kae-sjyo tejq muonh-kyim. |
白頭搔更短, | Baek-dou saw kaengh twanq, |
渾欲不勝簪。 | Ghon juok puq sjyng tsryim. |
*1 “韻”《S.6176》永賮反、《王二》永燼反,在真韵去声uinh;《王一P.2011》《王三》為捃反、《广韵》王問切,在文韵去声unh。南朝诗“韵”字押真韵去声,不押文韵去声,可知《广韵》归文韵不准确,当取uinh。
*2 按《现代汉语词典》,“反切”的“切”读qiè。
*3 例如元韵和痕韵在《切韵》时代同部,但拼写上元韵ian和寒韵an同韵基、痕韵on和欣韵ion同韵基。
*4 例如严韵和凡韵同部,但拼写上严韵jaem和衔韵aem同韵基,而和凡韵jom差别很大;又如本应同部的鱼jo、虞ju、模u在拼写上韵基分作中、高元音。
*5 新观点不再认为非前元音三等韵具有
[i] 介音。 *6 《广韵》欣韵改名自《切韵》殷韵。《广韵》谆韵、桓韵、戈韵拆分自《切韵》真韵(A类)合口、寒韵合口、歌韵一等合口和三等(有少许例外),这反映的是《切韵》时代之后的语音变化。冬韵上声、臻韵上声、痕韵入声《切韵》无韵目,分别寄于钟韵上声、殷韵上声、魂韵入声之下,《广韵》同。严韵上、去声《切韵》无,为唐人增加。*61 *62
*7 例如《切韵》系韵书反切下字匣母远比影母非三等多,云母甚至比影母三等略多。又如“焉、矣”原是影母字,出现在句尾时与前字连读,声母脱落,在反切上体现为云母。
*8 泥娘母的关系也近,但和来母形式相反。泥娘混切都是泥母上字切娘母字,来母混切几乎都是三等上字切一四等字,一等上字切二三等字仅《广韵》新增的二等藞小韵(盧下切)、唻小韵(賴諧切)两例。
*9 三A合口介音标作
[wi] 或标作 [y] 是等价的,但接受 /y/ 介音的前提应是这个音系中有作主元音的 /y/,所以这里采用 [wi] 更合适。 *10 后来演变为元音上加两点,如ä、ö(来自ae、oe)。
*11 日僧空海(774—835,804至806年访唐)《文镜秘府论·天卷·四声论》引南梁刘滔“征憗政隻,遮者柘隻”四声相配,反映清韵和麻韵的元音在音位上相同。“憗”即“整”俗字。https://www.digital.archives.go.jp/img/3636820/9
*12 相比而言,广州话标为
[œŋ] 的韵母中的 [œ] 接近央元音。
(评论请移步知乎文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