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辅音音位
| 唇 | 龈 | 卷舌 | 硬腭 | 软腭 |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爆发音 | p pʰ | t tʰ | k kʰ | ||
| 塞擦音 | ts tsʰ | tʂ tʂʰ | |||
| 擦音 | f | s | ʂ | x | |
| 鼻音 | m | n | ŋ | ||
| 近音 | ʋ | l | ɻ | j | w |
/j、w/
音节首的
元音音位
| ɨ | u |
| ɛ | ʌ |
| a |
元音都作韵核。
/ɨ/
- /jɨ/ → [i]
- /wɨ/ → [u](有
/ŋ/ 尾时除外) - /jwɨ/ → [y](有
/ŋ/ 尾时除外)
无介音的
/ʌ/
搭配
韵核与音节首在开、闭音节中的可搭配性
| j | jw | 无介音 | w |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ɨ | 闭 | 闭 | 开*闭 | 闭 |
| u | 开闭 | 开闭 | ||
| ɛ | 开闭 | 开闭 | 闭* | 闭* |
| ʌ | 开 | 开 | 开闭 | |
| a | 开闭 | 开闭 | 开闭 |
“开”表示在开音节中可搭配,“闭”表示在闭音节中可搭配,空格表示不能搭配。除支思韵外,/ɨ/
韵核与韵尾的搭配
| 开音节 | ŋ | j | n | w | m |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ɨ | 支思 | 庚青 | 齐微 | 真文 | 尤侯 | 侵寻 |
| u | 鱼模 | 东钟 | ||||
| ɛ | 车遮 | 皆来入 | 先天 | 萧豪一 | 廉纤 | |
| ʌ | 歌戈 | 桓欢 | ||||
| a | 家麻 | 江阳 | 皆来舒 | 寒山 | 萧豪二 | 监咸 |
/ɨ/
韵与音节首的搭配
| j | jw | 无介音 | w |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支思 | ɨ | |||
| 鱼模 | ju | u | ||
| 车遮 | jɛ | jwɛ [ɥɛ] | ||
| 歌戈 | jwʌ [jɔ] | ʌ | wʌ [Kwɔ/Tɔ] | |
| 家麻 | ja | a | wa | |
| 庚青 | jɨŋ [iŋ] | jwɨŋ [ɥiŋ] | ɨŋ | wɨŋ |
| 东钟 | juŋ | uŋ | ||
| 江阳 | jaŋ | aŋ | waŋ | |
| 齐微 | jɨj [i] | ɨj | wɨj [uj] | |
| 皆来入 | jɛj | ɛj | wɛj | |
| 皆来舒 | jaj | aj | waj | |
| 真文 | jɨn [in] | jwɨn [yn] | ɨn | wɨn [un] |
| 先天 | jɛn | jwɛn [ɥɛn] | ||
| 桓欢 | wʌn [wɔn] | |||
| 寒山 | jan | an | wan | |
| 尤侯 | jɨw [iw] | ɨw | ||
| 萧豪一 | jɛw | |||
| 萧豪二 | jaw | aw | waw | |
| 侵寻 | jɨm [im] | ɨm | ||
| 廉纤 | jɛm | |||
| 监咸 | jam | am |
声调
| 阴平 | |
| 阳平 | 入声作阳平 |
| 上声 | 入声作上声 |
| 去声 | 入声作去声 |
右一列的调值与左一列相同,《中原音韵》中它们很可能不独立。
讨论
关于撮口呼
撮口呼的介音的音值是
关于 /ʌ/
/wʌ/
元代蒙古对音和明代朝鲜对音均显示北方口语中无介音的
关于萧豪韵
《中原音韵》的一个韵部通常对应一个韵基(韵核+韵尾),但萧豪韵不是。这大概是因为
| 例字 | 宁继福 | 邵荣芬 | 薛凤生 | 本文 | 中古来源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1 标刁昭娇 | iau | iɛu | yew | jɛw | 三四等舒声 |
| 2 角雀略着 | iau | / | yaw | jaw | 二等喉牙入声、三四等开口入声 |
| 3 交敲坳孝 | au | iau | yaw | jaw | 二等喉牙舒声 |
| 4 包剥罩抄 | au | au | aw | aw | 二等舌齿舒声、二等唇音入声 |
| 5 高刀阁铎 | ɑu | ɑu | ow | aw | 一等开口 |
| 6 薄箔幕缚 | ɑu | ɑu | wow | aw | 一等唇音入声、非组 |
| 7 褒宝保抱 | ɑu | ɑu | wow | waw | 一等唇音舒声 |
| 8 郭廓镬 | au | uɑu | wow | waw | 合口 |
| 9 捉戳朔镯 | au | au | ow | waw | 二等舌齿入声 |
| 唇 | 舌齿 | 牙喉开口 | 牙喉合口 | |
|---|---|---|---|---|
| 三四等舒声 | 1 jɛw | 1 jɛw | 1 jɛw | |
| 三四等入声 | 6 aw | 2 jaw | 2 jaw | 8 waw |
| 二等舒声 | 4 aw | 4 aw | 3 jaw | |
| 二等入声 | 4 aw | 9 waw | 2 jaw | |
| 一等舒声 | 7 waw | 5 aw | 5 aw | |
| 一等入声 | 6 aw | 5 aw | 5 aw | 8 waw |
3个韵基和中古音韵地位的对应关系,以及和其他3家构拟对照如上。河北中部一些方言“郭”字有白读音
《中原音韵》/m/
更多请看:中原音韵的萧豪韵部究竟是什么情况?
关于皆来韵
皆来韵可能是另一个包含多个韵基的韵部。在后世与《中原音韵》相关的方言中,/ɛj、wɛj/
一种处理方式是不为皆来韵设立
关于 /ɨ/ 和 /u/
/ɨ/
尽管
字表(附四家拟音)
数据来自韵典网和小学堂,同时参考张玉来、耿军《中原音韵校本:附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校本》和马乐乐《〈中原音韵〉与〈中州音韵〉音系比较研究》,更新校正了音韵地位*1 ,并修正了少量字头*2 。同时,字表根据校正后的音韵地位附四家拟音*3 :
- 杨耐思. 中原音韵音系. 北京: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 1981.
- 宁继福. 中原音韵表稿. 长春: 吉林文史出版社, 1985.
- 薛凤生. 中原音韵音位系统. 鲁国尧, 侍建国, 译. 北京: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, 1990.(音位)
- unt. 《中原音韵》音系简述, 2021.(音位和音值)
推导方案
《中原音韵》推导方案在切韻音系自動推導器同步上线,方案同样包含四家拟音,支持文白异读和部分例外音变*4 ,欢迎使用!
欢迎给字表和推导方案提意见!
更新历史
- 2021.3.2 首版发布
- 2021.12.29 /ᵻ/
改为 /ə/ - 2022.12.16 /ɔ/
改为 /ʌ/,唇化辅音改为 /w/ 介音 - 2023.3.25 /ə/
改回 /ɨ/ - 2025.2.15 /wʌw/
改为 /waw/,表格内的布局改为国际音标元音图布局,修订“关于 /ʌ/”和“关于萧豪韵”两小节 - 2025.8.30 增加
/ɛj/ 韵基,增加“关于皆来韵”小节
*1 仍有一些小韵的音韵地位难以确定,详见字表内校注。
*2 韵典网和小学堂数据存在对同一字头使用不同的异体字的情况,此时字表在行内同时保留两个字头,第1个为韵典网字头、第2个为小学堂字头。更多字头有待与张玉来、耿军《中原音韵校本:附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校本》核对校正。
*3 拟音是根据字表中的音韵地位生成的,会有部分小韵拟音跟四家原著有所出入,因为这些小韵在字表中的音韵地位跟四家原著有所出入。
*4 推导结果仅为《中原音韵》音系中的可能读音,不可取代《中原音韵》原书。
知乎专栏·凭风苑中的本文:《中原音韵》音系简述 – 知乎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