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前言
本文最初于2019.4.22发布在知乎,之后又经过了一些修补,如今应该可以称得上是对普通话较为客观、中立、准确、规范的标音了。客观,是指本文作者unt虽然身为普通话母语者,但并不依个人语感来标音,而是综合考虑普通话母语者群体的感知以及一些实验事实;中立,是指本文所描写的对象并不倾斜于普通话的某种时空局域变体;准确,当然是指本文对语音的描写准确;规范,则是指本文对国际音标的使用符合国际音标的最新规范。
不过,在阅读本文、参考文中的标音之前,读者必须先清楚这样几点:一、“用国际音标对语音进行精确转写”早已不是语言学界的追求,它甚至是无法实现的,而本文这样去做仅仅是基于本文的特殊目标,即尽可能详尽地展示普通话的语音;这并不是一般的语音学关注的内容,也不是读者应该纠结的内容。二、标音的宽严是相对的,本文的“宽式标音”与平均水平相比实际上已经是很严的标音了,但是在本文里只好用“宽式标音”称呼之。三、新老派是相对的,一个人可能一些音偏老、另一些音偏新,一个年龄的群体里也会有人偏老、有人偏新。四、单念时的发音(citation form)跟在实际语流中的发音可以差别巨大,本文只以前者为描写对象。五、很多时候音标的选用是不唯一的,例如ou本文的严式标音为 [o̜̽ʊ̯],于是宽式标音简化作 [oʊ],可是它写成等价的 [ə̠͗ʊ] 也完全可以,那么宽式标音简化作 [əʊ] 也并非不可理解。
过去有些读者对“严式标音”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,并希望从本文中获得某种认同和满足。必须指明:这并不是本文希望提供给读者的,实际上也提供不了。以下为原文。
前言
本文的初衷是用宽、严式记音分别描写普通话的语音,但说到严式记音就不得不考虑口音差异:普通话继承自新国音,而新国音起源于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的第五次大会(决定改以京音为标准),如此算来,普通话的语音史已近百年。这百年间,普通话的语音发生了些许变化,个别变化甚至影响到音系层面。于是,描写语音时,不同时期的口音不能一概而论。
Continue reading “AWs-268 新老派普通话的宽严式记音(含儿化韵)”